【颜钛云商讯】长期以来,我国碳酸钙行业发展偏重于轻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行业整体市场竞争较为充分,企业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广西、广东和河北等省份,大部分行业内企业相比国外领先企业来说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市场集中度不高。
一、行业竞争格局
我国碳酸钙资源丰富,目前中国碳酸钙年产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位,已成为碳酸钙生产大国,但还不是碳酸钙生产强国。同时,产品的分散度较大,性能稳定性差,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每年仍需进口十几万吨。国外纳米级超细碳酸钙己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我们所采用燃料主要是煤,而国外,既有用煤作燃料,也有用油和用气。最高品质的纳米碳酸钙多是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
目前规模较大的跨国公司主要有美国矿物技术集团、Omya(欧米亚)、英格瓷、邱博等,国外企业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精良的仪器、良好的品牌信誉,占据了国内大部分高端市场,价格普遍比国产同类产品高1-3倍。近年来国内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持续提升,一批实力较强的本土企业也相继涌现,低端、中低端、中端产品市场几乎全部被国内企业占领,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也明显提升,高端产品市场正逐步打破外资企业或其在华企业的垄断局面。包括本公司在内,广西华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桂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有限公司、广东恩平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等优势企业,在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性价比方面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也日益缩小,甚至在部分领域逐渐替代了国际品牌。
二、行业竞争形势
我国轻质碳酸钙生产企业发展遍布全国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全国共计有企业500余家,其中纳米碳酸钙生产企业40余家,总设计产量达150万吨,全国有河北井陉的钙镁之乡生产基地,江西永丰县碳酸钙生产基地、浙江建德市碳酸钙生产基地、广东恩平的嘉维纳米碳酸钙生产基地,现已成为世界上碳酸钙生产和消费大国。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a、从市场需求来看,目前碳酸钙广泛应用于造纸、塑料、涂料、橡胶、油墨、化学建材、粘接剂和密封材料、饲料、日化、食品、药品等诸多领域。近年来,这些行业在中国均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随着技术的进步,碳酸钙新用途、应用新领域还在不断拓展、扩大、延伸。在发达国家的需求量将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在中国将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因其在可预见的未来里拥有不可替代性,市场需求刚性较强,经济波动对行业的影响不显著,相对其它行业抗风险能力较强。
b、从市场竞争态势来看,我国碳酸钙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型碳酸钙厂商产销率高、产品供不应求,并纷纷扩大产能;中小型碳酸钙厂商由于能耗高、规模小、质量稳定性差而面临生存困境,行业内有进一步整合的需求。未来,在行业整合、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的过程中,大型碳酸钙厂商将凭借其规模、技术、品牌和质量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
c、产业政策扶持。2015年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碳酸钙行业在“新常态”下的发展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决限制普通级碳酸钙产能的增长,增量要向精细化发展。“十三五期间”轻重并举的方针将成为碳酸钙行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至“十三五”末,轻钙高附加值的功能型产品要达到400万吨,占总量比重要达到35%以上,平均增幅在20%以上;而重钙产能基数过大,年均增幅要控制在1.5%以内,主要考虑从产品升级角度有效利用重钙资源。按轻重并举方针,主要目的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端产品,引导企业向资源丰富的区域集中,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碳酸钙行业要与塑料、造纸、涂料行业联合攻关,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使高端产品占领市场,低端产品退出市场。另外,碳酸钙行业还要不断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从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走向高端,重点发展无纺布、PVC塑管、塑料母料、造纸油墨、医药牙膏钙、精细陶瓷、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项目,确保碳酸钙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不利因素
a、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目前我国碳酸钙生产企业所产产品多为中低档的碳酸钙产品,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低质化现象严重,高端精细化、功能化产品严重缺乏,应用开发相对滞后。低档碳酸钙产品和高档碳酸钙产品的价格相差几倍甚至几十倍。高端市场基本被外国企业或其在华工厂所垄断。
b、产业集中度低、数量多规模小、竞争激烈。与发达国家比,国内碳酸钙产业集中度很低,企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存在企业数量多、平均产能过小、污染源过多的问题。目前我国碳酸钙总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企业平均规模却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我国碳酸钙行业年产规模约3000万吨,生产企业近1000多家,小型生产规模能力企业私营企业众多,竞争相对激烈。而资金充裕、实力较强的大中型碳酸钙企业可改进碳酸钙深加工工艺、进行设备更新,可生产多系列的中高端碳酸钙粉。小型碳酸钙企业或资金实力不强的企业因缺乏技术力量和资金,生产设备落后,产品多以初级产品为主,在将来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c、技术研发水平偏低,产品档次低。我国企业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除个别企业生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纳米碳酸钙外,绝大多数企业主要生产普通轻质碳酸钙,处在价值链的最下游,资源消耗大,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欧美日本发达国家碳酸钙加工工艺和技术体现了规模化、自动化、智能化、节能的现代化生产特点(国外已实现无人工厂)。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矿产资源开采及综合利用、超前的产品研发能力、开辟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水平是我国碳酸钙生产企业所不及的。
但轻质碳酸钙比重质碳酸钙细吸油值大,胶料吸光性就会增大,产品表面就会呈现亚面或雾面效果。
所以在塑胶行业中往往采用轻、重质碳酸钙混合加入的方法。
再比如在橡胶行业中加入重质碳酸钙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容积,降低成本对橡胶本身的性能提高不大,而轻质碳酸钙除了具有重质碳酸钙的作用外,对橡胶的性能还能有一定的提高。
另外从生产上来说,中国是一个石灰岩矿物大国,但决非取之不尽,用之不决,优其是高纯度、高白度的重钙矿石是十分稀少的,每开采一吨的重钙矿石,就会造成数吨的矿渣,对环境的破坏远大于轻钙,比如南方某县的碳酸钙粉体是其支柱产业,在大力开采数年后重钙资源也开始接近枯竭,这种情况已非罕见。而轻质碳酸钙生产对矿石的要求不太高,对环境的破坏较小,必然会占据更大的市场。
本网转载其它媒体作品时,其目的在于信息互通,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存在潜在纠纷或触碰相关法律条款,请速联系本网站,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修改,联系电话(021-3251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