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钛云商
采购清单
专家学者齐聚楚雄 把脉绿色新钛谷发展
颜钛云商  2017-07-27

【颜钛云商讯】7月26日,第二届“中国楚雄——绿色新钛谷论坛”在楚雄举行。来自国内钛行业的多家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和东道主相关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围绕钛产业的开发应用、发展趋势以及打造“中国楚雄——绿色新钛谷”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和交流。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苗治民,省工信委副主任陈云生,独联体钛协会主席安德烈·瓦连提诺维奇·亚历山大洛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赵永平,中国钛白粉行业协会理事长、山东东佳集团董事长孙家财出席论坛并发言。


        州委书记侯新华,州委副书记、州长杨斌出席论坛,副州长张晓鸣主持论坛。

        此次论坛活动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楚雄州政府、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承办。本届论坛继续突出“绿色、低碳、环保、循环”的主题,着力打造中国楚雄绿色新钛谷的品牌形象,提升绿色低碳钛业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活动以主论坛外加钛材、氯化法钛白两个分论坛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展望、政策解读、招商引资、钛业信息交流、钛产品展销、应用开发、国际交流合作等,涉及钛原料、氯化法钛白、钛合金、钛材、高品质海绵钛、高质量钛渣、钛精矿以及钛金属新材料的加工、生产、研发等诸多议题。


       我省具有丰富的钛资源,钛矿品位高、杂质少、易采选。经过不懈努力,已初步形成较完整的钛产业链。作为全省钛业建设的重点地区,我州的钛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州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了从钛矿采选到钛精矿、钛白粉、海绵钛、钛材加工贸易等较完整的产业链,现有钛产品加工企业35户,钛矿采选企业14户,年产钛精矿20余万吨;高钛渣生产企业17户,年产能23万吨;钛白粉生产企业2户,年产能达7万吨,其中氯化法钛白粉生产企业1户,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依托云冶集团,建成了年产1万吨海绵钛项目,是国内先进的海绵钛生产企业;依托昆钢集团,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建成2万吨钛材生产线,拥有全流程生产工艺,并在国内率先采用“钢—钛”结合发展钛材加工模式,形成了国内最大的钛材深加工基地。


        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以及产业发展优势,目前我州正着力打造“中国楚雄——绿色新钛谷”, 以钛产业链的延伸和产品附加值提高为主线,以钛白粉、钛材及深加工应用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产业整合为抓手,以产品的规范化、集约化生产为突破口,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加快转变钛产业发展方式,促进钛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将楚雄州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钛产业生产基地。


        “希望通过持续举办论坛,为楚雄钛产业与国内外钛行业交流沟通搭建平台,邀请专家把脉问诊,出谋划策,帮助楚雄理清发展思路,寻找合作机会,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共赢发展。”杨斌在论坛上表态,我州将坚持“亲商、营商、爱商、富商、扶商”,以最优的服务、环境和政策,全力以赴促进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论坛上,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金属物理研究院院长奥列斯·特伊瓦西辛,河北麦森钛白粉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建平分别作了题为“海洋用高耐蚀钛合金发展现状及方向”和“装饰原纸二氧化钛应用及发展趋势”的发言。


        论坛招商签约仪式上,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云南楚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分别与乌克兰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金属物理研究院院长奥列斯·特伊瓦西辛、独联体钛协会、中航迈特粉冶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共同研制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设备、共同建设10万吨塑木产业工业园等7项战略合作协议。


        举办论坛期间,与会人员还将参观考察云南钛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云南冶金新立钛业有限公司。

版权与责任申明:
本网转载其它媒体作品时,其目的在于信息互通,并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存在潜在纠纷或触碰相关法律条款,请速联系本网站,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修改,联系电话(021-32513560)。